学前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学前教育 > /列表

韶华是谁

韶华,原名周玉铭,作家。河南滑县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只读过四年半书,少年参加八路军。当过宣传队员、连队文化教员,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多年做文学编辑和行政工作,曾任《东北文艺》副主编,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长等职。

韶华是谁

获得成就:著作丰硕,著有中长篇小说多部,从1945年开始发表小说,至2005年,60年间出版作品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等30余部,约600余万字。

1990年出版了“茅盾评点本《浪涛滚滚》”,作者也在这个版本中夹写了1万余字的“作者自白”,检讨了30年前的创作得失。

主要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燃烧的土地》、《浪涛滚滚》、《沧海横流》、《过渡年代》(上下册)、《三角红黄白》、《寻找悲壮》,短篇小说集《荣誉》、《战斗中的友谊》、《再见》、《荆棘路》、《巨人的故事》、《你要小心》、《身边人物志》、《韶华小说选》,《名家新作丛书·韶华卷》,中篇小说《自由婚姻靠自己》,散文集《谈天说地集》、《北海道纪行》、《献给小朋友》,寓言集《风筝和雄鹰》、《新聊斋夜话》,纪实长篇报告文学《说假话年代》、《爱国华侨企业家〈潘洪江〉》,报告文学集《沸腾的山谷》、《银河群星》,电影文学剧本《天下无难事》(已拍摄发行),专论《关于描写建设题材作品的情况和问题》、《科学·幻想·文学》,主编《腥风血雨话宫廷》等。



韶华是谁,为什么要不负她 ?

韶华是指女孩的最好年华,不是人名。韶华一般是说一个女孩的青春年华,多指15岁左右到二十四五岁的年龄段。不负韶华,就是一个女孩子,不要辜负自己的青春大好年华。韶华易逝,最美好的时光,是留不住的,也最容易不知珍惜,也最容易流失。是告诉女孩要珍惜自己最好的年华。

不负韶华中的韶华是指什么年龄?

一般是指14-18岁的青年时期。青年期是儿童过渡到性成熟期的一个中间时期。既是童年过渡到青年的阶段,又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青春初期与少年期相同)。韶华,一般有如下两种解释:

1、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2、美好的年华。指青年时期。(多指女子)

韶华一词出自唐代戴叔伦的《暮春感怀》,原文是“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意思是:“春天过后繁华落尽,寒风萧瑟中老园子里香气清冽,别有一番秋色。”这句话表现了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

扩展资料: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5月2日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即用到“韶华”二字。

习近平写道: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2019年12月31日,新年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2020年新年贺词。贺词提到: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韶华

谁知道“韶华”是什么意思?

韶华sháo huá

1.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明·李唐宾 《梧桐叶》第一折:“韶华将尽,三分流水二分尘。” 清·讴歌变俗人《醒世缘弹词》第九回:“看看又是残冬过,满眼韶华一片春。”

2.美好的年华。指青年时期。 唐李贺《嘲少年》诗:“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 宋·秦观《江城子》词:“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李大钊《青春》:“赠子之韶华,俾以青年纯洁之躬,饫尝青春之甘美。”

觉醒年代不负韶华是谁说的

陈独秀。觉醒年代不负韶华是陈独秀说的,陈独秀的这句名言整句话是这样的,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年轻人当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珍惜青春时光,奋力向前奔跑。

《红楼梦》中(晚韶华)是谁?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李纨的。曲名“晚韶华”,字面上说晚年荣华,其真意是说好光景到来已经晚了。[注释]

1.“镜里”二句——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谁料到儿子的功名、自己的荣华,也像梦境一样虚幻。

2.韶华——这里喻青春年华,与曲名中喻荣华富贵有别。

3.绣账鸳衾——指代夫妻生活。

4.“只这戴珠冠”三句——是说待李纨可享荣华时,死期也就临近了,这是得不偿失。只,即使,即便是。珠冠、凤袄,是受到朝廷封赏的贵妇人的服饰。这里指李纨因贾兰长大后做了官而得到封诰。

5.阴骘——即前曲所谓“阴功”,指暗中有德于人。积儿孙,为儿孙积德。

6.簪缨——古时贵人的冠饰。簪是首饰,缨是帽带。

7.金印——亦贵人所悬带。《晋书·皇后纪论》:“唯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8.“问古来”二句——说李纨本来大可不必“望子成龙”。

[鉴赏]在小说中许多重要事件中,李纨都在场,可是她永远只能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这也许正是符合她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性格的——荣国府的大嫂子,一个恪守封建礼法、与世无争的寡妇,从来安分顺时,不肯卷入矛盾斗争的旋涡。

作者在第四回的开头就对她作了一番介绍,那段文字除了未提结局外,已可作为她的一篇小传:“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然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被人称为贤女节妇的典型,“三从四德”的妇道的化身。清朝的卫道者们鼓吹程朱理学,宣扬妇女贞烈气节特别起劲,妇女所受的封建主义“四大绳索”压迫的痛苦也更为深重。像李纨这样的人,在统治者看来是完全有资格受表旌、立牌坊、编入“烈女传”的。虽则“无常性命”没有使她有更多享受晚福的机会(李纨年龄不比诸姊妹大多少,她的死原稿中或另有具体情节,但已难考出),但她毕竟在寿终前得到了“凤冠霞帔”的富贵荣耀,这正可以用来作为天道无私、终身茹苦含辛贞节自守者必有善报的明证。然而,曹雪芹偏将她入了“薄命司”册子,说这一切只不过是“枉与他人作笑谈”罢了(后四十回续书以贾兰考中一百三十名,“李纨心下自然喜欢”为结束,这样,李纨似乎就不该在“薄命司”之列了),这实在是对儒家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是从封建王国的黑暗中透射出来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以上回答你可满意,祝快乐每一天!

TAG标签: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