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 > /列表

天安门占地面积是多少?

天安门占地面积是多少?的答案是:4800平方米。

天安门

(一)天安门城楼

1、历史沿革

天安门城楼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初建时,城台开有五门,上部门楼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重檐中间悬“承天之门”匾额,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承天门门楼在明天顺元年(1457年)被火烧毁,至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承天门再次毁于战火。

清顺治八年(1651年),按照明代建筑规制重建承天门后,改称为“天安门”。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安门进行过多次大规模修缮与改造。对门楼内全部木构件都做了防腐、防火处理;安装了电梯、照明、供暖、通信、摄影等设施;在天安门前东、西两侧增建观礼台等。

现在天安门城楼正中大门上方挂有一幅巨型毛主席画像,画像高6米,宽4.6米,加上相框总重约1.5吨,每年国庆节前都重新绘制。开国大典时,天安门上悬挂的第一幅毛主席画像为头戴八角帽的形象,作者是周令钊。现在的画像工作由北京美术公司的画家担任。

天安门城楼重檐正中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以周令钊和张仃的创意为基础,最终由梁思成完善设计。国徽图案由天安门、国旗、齿轮、麦稻穗、红绶带组成。天安门城楼内以屏风分隔成五个空间,其陈设是按照开国大典时的环境布置的。

1988年元旦,为迎接龙年旅游年,天安门城楼正式对外开放。

2、规模和布局

天安门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高度为34.7米。)

城台下部为汉白玉须弥座。上部为城台主体,外面包砌山东临清官窑烧制的城砖,城砖外抹灰,再涂以红色颜料。城台正面开有五个锅底券(俗称桃尖券)门洞,正中的御路门洞最宽、最高,其余的门洞尺寸自中央向两侧递减。

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顶上覆盖黄色琉璃瓦。大殿由60根红漆立柱支撑,殿内铺设苏州、江宁等地烧制的金砖。

“九”这个数字在天安门中随处可见:如城楼面阔九间;檐角小兽9只;门窗共36扇,为四“九”,城台券门每扇门的门钉为81颗,为九“九”等;以喻天数。

3、功能用途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明清时期凡遇国家大典,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册立太子、命将出征等,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隆重的颁诏礼。

颁诏时,皇帝御太和殿,内阁大学士从太和殿内的黄案上捧诏书至太和殿前檐下授予礼部官员。礼部官员先将诏书放在丹陛正中的黄案上,行礼后再置于云盘内,捧出午门放入龙亭。銮仪卫校卫将龙亭抬往天安门城楼之上,奉诏官捧出诏书,由宣诏官在宣诏台宣读,文武百官在金水桥南跪听。之后,奉诏官将诏书从天安门城楼上降下,礼部官员用朵云漆盘承接后,放入龙亭内抬往礼部。礼部负责将诏书用黄纸誊写若干份,分送各省,颁布天下。明代颁诏,用龙头杆系黄丝绳栓诏书降下;清代改用木雕金凤口衔诏书由上而下,俗称“金凤颁诏”。

明清两代,每逢圜丘坛祭天、方泽坛祭地、祈谷坛祈谷、先农坛耕耤田、御驾亲征等,皇帝和随从人员都从天安门出入。

(二)天安门前设施

1、外金水桥

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跨七座并列的三孔拱券式石桥。中间五座分别与天安门城楼的五个门洞相对。正中为御路桥,供帝后行走;两侧为皇族桥,供宗室王公行走;黄族桥左右两侧为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另外两座为公生桥,分别位于太庙(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南大门前,专供四品以下官员、兵弁、工役等行走。

外金水桥中御路桥最长、最宽,桥栏望柱上雕云龙纹饰。其他桥的长度与宽度依次递减,望柱形制为仰莲宝珠式,上面刻阴线24道,又称“二十四气”式。

2、华表

天安门城楼前后各有一对明成化元年(1465年)的汉白玉华表,每座华表高约10米,重达20吨。华表由三部分组成:底部是围绕有护栏的八角形台座;中间柱身通常雕有盘龙和朵云,柱头横插云板;顶部承露盘上有一蹲兽,俗称“望天吼”。

华表通常置于宫殿、陵墓、坛庙前后,也立于桥头、渡口、关津等处,起着美化和标志的作用。华表起源于“表木”,立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名称。立在坟墓神道两侧的称为“墓表”,立在交通要道和驿站作为路标使用的称为“路表”或“桓表”。其中雕刻华丽的便称为“华表”。也有华表源于诽谤木的说法(诽谤木是古代君王虚心纳谏的意思)。

3、石狮

天安门前有两对雕刻于明永乐年间的汉白玉石狮,它们分别位于外金水河南北两岸。东侧的都是雄狮脚踏绣球,寓意一统寰宇;西侧的都是雄狮脚踩幼狮,寓意子孙绵延。两对石狮的头部都歪向内侧,以示保卫御路。石狮为镇物,一般置于大门前。

三、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

(一)“T”字形广场

明代承天门广场是用红色宫墙围成的“T”字形广场,其东端为长安左门,西端为长安右门,南端为大明门,北端为承天门。从承天门到大明门这条南北走向的道路被称为“御路”。外金水河以南,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之间,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80米的地方全部用石板铺砌,称为“天街”,是颁诏时官员跪听之地。天街中部与中央御路连成一体,其围墙与皇城城墙相接。清代广场布局没有大的改动,只是将大明门改称大清门,承天门改称天安门。

(二)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

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分别位于太庙前和社稷坛前的长安街上,门为东西向,券门三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砖石结构,单檐歇山顶。1953年,为改善日益拥挤的交通状况而将此二门拆除。

长安左门俗称“龙门”。在故宫太和殿举行“金殿传胪”仪式后,礼部官员把进士皇榜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里,新科进士们均由长安左门出皇城依次看榜。五行方位中东方属木,主生;四象中东方为青龙,皇城前广场东门上应天象,“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故名。此外,长安左门内千步廊拐角处,还是“吏、兵二月选官挚签”(选拔官吏)及礼部“磨勘”(复查乡试、会试试卷及考生资格)的地方。

长安右门俗称“虎门”,每年8月份,皇帝诏令三法司(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会同王公大臣,在长安右门内千步廊拐角处集中会审未决死囚案件。霜降以后,刑部监狱内的死刑犯从长安右门外下囚车,由南门洞进入,在长安右门内千步廊拐角处一字排开,跪在公案前听候审问。案件呈送皇帝最终裁决。五行方位中西方属金,主杀;四象中西方为白虎,故长安右门俗称“虎门”。

(三)千步廊

位于广场御路的东西两侧,南北方向为通脊连檐廊房,各110间。到天街南侧向东、西方各延伸34间,东至长安左门,西至长安右门,总共有廊房288间。民国初年千步廊被拆除。

御路东侧千步廊外为户部米仓,御路西侧千步廊外为工部木仓。

(四)大明门

位于“T”字形广场南端,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

大明门是砖石结构,单檐歇山顶,券门三间,门前石狮一对,左右立下马碑各一座。明永乐年间建成时,大学士解缙题写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清代没有改动。

1958年,天安门广场扩建时将此门拆除。1976年,在此处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

(五)广场两侧

天安门广场两侧宫墙外(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带),基本上是各文职机关所在地。明代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清代增设了翰林院等。

天安门广场西侧宫墙外(今人民大会堂一带),大体上是武职和司法机关所在地。明代设有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太常寺、通政使司等,清代改设銮仪卫、太常寺、通政司、督察院、大理寺、刑部等。

(六)正阳门

位于大明门南侧、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阳”是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

明清时期,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瓮城内的关帝庙和观音庙、瓮城前的正阳桥与五牌楼,它们共同构成北京内城正南一组壮观的建筑群。其中城楼高40.36米,箭楼设有箭窗94个,均是内城各城门中最高大宏伟的城楼和箭楼。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阳门被八国联军炮火击毁。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正阳门城楼。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修正阳门箭楼。

在正阳门城楼与大明门之间,有一个百步见方的小广场。广场上石护栏的通道呈“十”字形,称为“棋盘街”。棋盘街南连正阳门,北接大明门,东、西分别通往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和西江米巷(今西交民巷)。因明清两代不准平民从皇城中间穿行,棋盘街便成为当时北京东、西城市民来往的交通要道。

天安门占地面积是多少?

四、今日天安门广场

今日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广场的北端是天安门城楼,自北向南依次是长安街、国旗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城楼。中国国家博物馆居其东,人民大会堂居其西,整个广场气魄宏大,无与伦比,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地方。

(一)长安街

明清时期长安街以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长安街从长安左门至东单牌楼,西长安街从长安右门至西单牌楼。1966年,长安街成为一条横贯北京城东西的交通大道。如今的长安街向东延伸到通州区,向西延伸到石景山区,平均宽度70米,最宽处100米,长度46千米。

(二)国旗、旗杆、升(降)国旗仪式

1、国旗

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提案。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在开国大典上,由毛泽东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如今这面红旗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2、旗杆

1991年,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为适应新的升(降)国旗仪式的要求,对旗杆基座和旗杆进行了改造,改建工程于1991年5月1日竣工。

改建后的旗杆基座面积由原来的4平方米增加到36平方米,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周围有2米宽的通道。基座外环铺2米多宽的赭红色花岗岩,最外层为5米宽的绿化带。绿化带外的护栏由56个金色铜制隔离墩组成,象征56个民族团结在国旗下。

新旗杆由无缝钢管制作,从原来的22.5米增高到32.6米,分4节组装,重达7吨。

3、升(降)国旗仪式

自1991年5月1日起,在天安门广场开始执行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升(降)国旗仪式的新规定,仪式分为节日和平日两种。逢国家重要庆典或每月1日,举行节日升(降)国旗仪式。届时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国旗护卫队官兵36人和军乐队员62人,组成升(降)旗仪仗队,由军乐队员现场演奏国歌。平时升(降)旗仪式只有36名国旗护卫队官兵执行仪仗任务,仪式进行时播放国歌录音。

升(降)旗时,由一名掌旗手肩扛五星红旗,两名升(降)旗手随扈,其他护旗队员分四列纵队,由天安门正门出,行至金水桥南侧,正步走138步,准确到达既定位置。

国旗升降时间依据每天日出和日落时间确定。每天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东方地平线相切时,即为升旗时间;每天傍晚,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地平线相切时,即为降旗时间;遇到雨雪等天气,按推算时间进行。

升旗速度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国旗从奏响国歌的第一个音符开始冉冉升起,到国歌的最后一个音符终止,整个过程2分07秒,国旗准时升到旗杆顶端。

(三)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天安门广场竖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毛泽东主席率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一年多后,在240多个各具特色的应征方案中,确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并征求多方意见形成今日造型。1952年动工兴建,1958年5月1日举行了揭幕仪式。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约38米,碑身由413块花岗岩垒砌成,其中高14.7米的碑芯重达60多吨。整座建筑共使用花岗岩、汉白玉等各种大小石料1.7万多块,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物。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顶采用的是我国传统建筑形式的盝顶规制。

纪念碑的碑文分为两部分。碑身正面(北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为毛泽东题写。背面碑文由毛泽东撰文,周恩来亲笔题写,内容如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文以紫铜为胎,用传统工艺镏金,共用黄金130两,镶嵌在花岗岩碑芯上。碑身两侧由五角星、松柏、旗帜组成的花环浮雕装饰。

碑座由两层月台和两层须弥座构成。下层的须弥座四周镶嵌着十幅汉白玉浮雕。浮雕内容按照历史顺序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江”。在“胜利渡江”两旁另有两块装饰性浮雕,内容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全部浮雕共有180个人物,概括了我国100多年的革命史。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雕刻有牡丹、荷花、菊花、百合花组成的八个花圈。

(四)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中轴线的南部,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门额上悬挂由华国锋题写的“毛主席纪念堂”金字牌匾。毛主席纪念堂全部工程仅用了6个月时间,于1977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

毛主席纪念堂一楼分为三个部分:北大厅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场所,大厅中央为汉白玉雕刻的3米多高的毛泽东坐像,坐像背后的墙上悬挂一幅描绘祖国山河的巨型绒绣;瞻仰大厅是纪念堂的核心部分,正中砌有黑色花岗岩棺床,四周鲜花簇拥,棺床上的水晶棺中安放着毛泽东遗体,遗体上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南大厅北面的汉白玉墙壁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体的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纪念堂二楼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纪念室。

毛主席纪念堂北门和南门外各有两组人物群雕,四组雕塑中共有62个人物,由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00多名雕塑家共同完成。

(五)人民大会堂

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而建造的“北京5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国庆节前竣工。

整座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中央最高处46.5米,是天安门广场中最高的建筑。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超过了故宫的建筑面积。四周共有廊柱134根,其中东侧正门的12根廊柱高25米,直径2米,均用天然大理石镶砌,门额上国徽直径4米,重达2吨。

人民大会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南部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区,其中包括以我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命名的会议厅(包括台湾厅)。

中部为万人大礼堂。大礼堂分为上、中、下三层,可容纳1万人举行会议。每个座位都安装有扩音器和译意风(可同时翻译12种语言)。万人大礼堂顶部为穹隆顶,中央有巨型红色五角星灯,周围点缀着70道光芒、40片葵花瓣、500个满天星及三环水波式暗灯槽等各种灯饰,喻义为“万众一心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北部为宴会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盛大国宴和招待会的地方,可供5000人的座席宴会或1万人的酒会,是我国最大的宴会厅。

(六)中国国家博物馆

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原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均为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而建造的“北京5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8月竣工。2003年2月,两馆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名由江泽民同志题写。

中国历史博物馆位于大厦的南半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历史博物馆,当时馆址在国子监内。1918年迁入故宫午门至端门的两侧朝房内,以后曾相继改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等。1959年迁入此地,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位于大厦的北半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最初在北海团城,后迁入故宫武英殿。1959年迁入此地,并正式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前身是“中国通史陈列”。陈列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复兴之路”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TAG标签:占地面积 天安门 #